玩玩 | Travelogue

十年旧宫

April 7, 2010

距离上一次去故宫也有十年光景了。儿时的记忆,无非是红墙琉璃瓦,退了色的天空,长长的甬道上空无一人,随处可见游人涂鸦。展览的东西也模糊着有些印象,高堂阴暗,几个摆件套在玻璃罩子里面,微冷。

一早到的故宫,金水桥上已比肩接踵,人群紧促地往午门蠕动,春朝暖阳,一扫午门前几世的冷清与阴霾,人声鼎沸,不胜烦扰。学生门票20,包括了武英殿绘画馆和文华殿陶瓷馆,珍宝馆和钟表馆另外买票。从08年开始历代书画展,我那时也不甚关心,只是最近才对书法兴趣十足。今次已是第七期,两月一换,有顾恺之的宋摹,颜真卿竹山堂等等。竹山堂一帖恰好在书上看过,但艺术一定要看实物方有概念,大小颜色,怎么印刷都有区别。文徵明的一幅行书七律,倒是笔法流畅自然,远观近赏都让人赞不绝口,这位江南才子恐怕是练书法的人要当成楷模的,一直谦卑地勤奋练字,方有所成。也有幅董其昌的字,真是小气异常。绘画方面,我所知甚少,暗自惭愧,中国画的难度窃以为在西洋画之上许多,还不是说更高级的创作层次,只说基本功的锻炼,西洋的写实似乎更让人容易摸着头脑。两本画册让人留连,沈周的卧游图册,和恽寿平的山水花鸟图册,精致淡雅,恰是我爱的国画类型。


说到这里便提下回北京之前在香港看的虚白斋书画展,印象中画居多数,其中郑板桥一幅江南鲜笋图竟是让我胃口大开。当时还有吴冠中的画展,别的不作评论,只说三幅江南图画,双燕、秋瑾故居、忆江南,从具体到抽象。双燕恐怕是吴老成名之作,但忆江南应是其精华。


说回到故宫,遗憾没有见到第六期的三希之一,中秋帖;第五期的欧阳询张翰帖;第三期的米芾,第二期的杜牧张好好诗,只能期待以后没事就跑跑故宫,总会再有机会的。与武英殿呼应的文华殿就是陶瓷馆,算是复习了一遍陶瓷历史,也是回北京前看过香港艺术馆的馆藏陶瓷展,真是小巫见大巫。陶器各种形式齐全,三彩各种大小都有,当然精华还是在五大名窑。总算是在知晓的情况下见到了汝窑,果然是雨过天晴云破处,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淡蓝,隐隐约约的白色开片,我本想离近些看,结果狠狠撞上了玻璃,到现在额头还有些疼。不管照片上如何精致,看了实物,也只有汝窑的开片给人清新干净的感觉,其他的都有画蛇添足之嫌。忍不住跑回汝窑的地方看了三次,展出共五件瓷器,接着就是官窑了。到了后世,宋代到达巅峰的汉人美学就被少数民族入侵,各种艺术技术上提高很快,但总是缺少了中国古典的风致,形似而神散。比较能接受的就是宣德釉里红鱼纹高足碗,娇艳欲滴,成化斗彩鸡缸杯,小巧典雅,康熙雍正年间的粉彩盘子,柔和淡染。


陶瓷馆是可以照相的,因为灯光调得很暗,有时候在闪光灯下才能见着瓷器真正的光泽和颜色。回来以后再查才发现常年展还有青铜器和玉器,大概在东六宫那边,因为我们走了西六宫去三希堂转了一圈,西六宫的内部保持原貌,不过太脏了,再好的木头上感觉都落着几十年的灰尘,房梁上的彩画已经模糊一片,一点没有皇宫的感觉。其实该修复的该刷漆的就应该赶紧找补,然后经常清理,亮堂干净了大家看着也才像个皇上住的地方。

暑假会回来看第八期的书画展,反正是盼不了张好好了,但是伯远帖到现在应该还没有展出。至于御花园的牡丹嘛,今年天冷,可就算晚上几天,恐怕等我过生日回来也赶不上了。我挺喜欢牡丹的,虽然小时候背了首诗骂牡丹中看不中用,但花还能有什么用,不就是用来看看么,越张扬越好。

You Might Also Like